图1所示为北京市DEM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。从图中可知,北京市地形呈西高东低的分布,西部山峦较多、地形复杂,而东部以平原为主;城市下垫面分布集中,容易形成较明显的热岛效应。而奥林匹克公园所在位置处于北京城中轴线北端,周边被城市环绕,但拥有明显的大片森林下垫面,理论上可对周边的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,实现对当地气候舒适性的调节。
图1 北京市DEM(a、c)及2010年土地利用(b、d)分布
统计北京市200多个区域自动站日值数据,计算得到一月、四月、七月、十月等四个典型月的月平均气温、月平均湿度、月平均风速和月累计降水的空间分布。如图2所示,北京市在四个典型月中均有较为明显的热岛效应,主要城建区气温明显高于周边。纵观四月,可知奥体公园附近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,四级差异较为分明;同时可知一月奥体公园附近气温与周边地区几乎相同,四月及十月其气温略微低于城市区域,而七月奥体公园的温度有较为明显的低温区,确实对热岛效应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图2 a-d分别为一月、四月、七月和十月的北京市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,☆所在位置为奥林匹克公园
从逐月平均风速分布(图3)可以看出,奥体公园一带及北京城区在四个典型月中,除冬季(一月)外风速都较小:春季(四月)和秋季(十月)风速最小,夏季(七月)次之。这应当是当地气候条件及建筑物和树木的拖曳作用共同导致。从奥体公园周边地区的风向玫瑰图可知,该地区冬季以偏北风为主;而春夏秋季南风北风都有出现,并存在一定数量的东风,说明这些季节奥体公园附近属于气流辐合区,容易造成空气抬升、凝结降水。
图3 a-d分别为一月、四月、七月和十月的北京市月平均风速空间分布,☆所在位置为奥林匹克公园
从逐月平均相对湿度可知,北京市湿度以夏秋两季最高,冬春湿度较低;城建区存在明显的城市干岛效应,其中以一月和七月干岛最为明显。而在四月和十月,奥体公园周边的湿度较城市区域更高,说明森林下垫面能起到一定的增湿作用。
图4 a-d分别为一月、四月、七月和十月的北京市月平均相对湿度空间分布,☆所在位置为奥林匹克公园
从逐月累计降水可知,北京市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,秋季次之,而冬春两季的降水较少。冬季降水主要发生在东北部即平谷、密云一带;春季降水主要发生了中西部,北京主要城建区开始出现较集中性的降水,但降水量级不大;夏季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顺义、房山、海淀一带,其中在奥体公园附近存在明显的降水中心,累计雨量达到190mm以上,也对当地的暴雨次生灾害防治带来了一定要求;秋季没有明显的降水中心,整个北京市区都有一定程度的降水,需要注意在奥体公园一带也存在大约60mm左右的降水中心。夏秋两季的降水与前文风向辐合容易形成对流的结论一致。
图5 a-d分别为一月、四月、七月和十月的北京市月累计降水空间分布,☆所在位置为奥林匹克公园
根据计算得到的气温、风速和相对湿度空间分布,可以计算北京市区的通用热气候指数(UTCI),以表征当地的舒适度。从图6可知,冬季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冷应力区,人体感觉较冷,而中心城区(包括奥体公园)一带,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因此温度较高,属于无热应力区,人体感受较为舒适;在春季和夏季,由于气温升高,北京市的城建区逐渐变为偏热应力地区,人体感受偏热,而奥体公园一带则保持无热应力条件,属于较为舒适的地段;秋季北京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无热应力区,整体感受较为舒适。
图6 a-d分别为一月、四月、七月和十月的北京市月UTCI空间分布,☆所在位置为奥林匹克公园
综上所述,北京市奥体公园附近四季气象条件较为分明,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:春季较为干燥、风速较小;夏季温度较高,降水较多,但气温较城市区域略微偏低;秋季冷暖适宜;冬季干燥多风,降水较低,受城市热岛效应辐射气温偏高。奥体公园舒适度季节为春秋两季;而夏季由于舒适度相对市区较高,亦可作为休闲避暑的场所。
总结:通过利用北京市区域自动站观测、地形资料、土地利用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我们可知北京奥体公园一带春季较为干燥、风速较小;夏季温度较高,降水较多,但气温较城市区域略微偏低;秋季冷暖适宜;冬季干燥多风,降水较低,受城市热岛效应辐射气温偏高。当地冬季盛行偏北风,春夏秋则偏北、偏南、偏东风都有分布。
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为高温旱灾和暴雨洪涝灾害,应当注意防范森林火灾和暴雨致涝。奥体公园中的森林片区相比周围城市有较好的通风性能,人体舒适度也相对更高,其舒适度最高的季节为春秋两季;而夏季虽然舒适度指数较低,但相对城市区域亦可作为休闲避暑的场所。